1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2021中國的航天》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通過開啟全面建設航天強國新征程、發展空間技術與系統、培育壯大空間應用產業、開展空間科學探索與研究、推進航天治理現代化、構建航天國際合作新格局六個部分,介紹了2016年以來中國航天活動主要進展、未來五年主要任務,多處詳細介紹了北斗系統的建設發展成果和未來合作方向。
白皮書(中英文版)
系統全面建成開通
未來繼續建設完善
白皮書指出,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全面建成開通,完成30顆衛星發射組網,北斗系統“三步走”戰略圓滿完成,正式進入服務全球新時代。北斗系統服務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未來五年,中國將繼續完善國家空間基礎設施,開展下一代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導航通信融合、低軌增強等深化研究和技術攻關,推動構建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PNT)體系。持續完善衛星遙感、通信、導航地面系統。
應用成果蓬勃發展
未來推進深度融合
白皮書指出,北斗為超過700萬輛道路運營車輛提供安全保障服務,為超過4萬艘海洋漁船提供定位和短報文通信服務,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物資運輸、人員流動管理、醫院建設等提供精準位置服務。未來五年,將推進北斗導航+衛星通信+地面通信網絡融合應用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提升精細化精準化業務化服務能力,更好服務支撐碳達峰與碳中和、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區域協調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
衛星導航產業發展
將推動北斗產業化
白皮書指出,衛星導航產業快速發展,北斗兼容型芯片模塊銷量超過億級規模,北斗應用廣泛進入大眾消費、共享經濟和民生領域。未來五年,將實施北斗產業化工程,為國民經濟各行業領域和大眾消費提供更先進更經濟的優質產品和便利服務。
國際合作成果豐碩
未來更加積極開放
白皮書指出,2016年以來,北斗系統國際合作取得豐碩成果,推動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與美國全球定位系統、俄羅斯格羅納斯系統、歐洲伽利略系統協調發展,在兼容與互操作、監測評估、聯合應用等領域深入合作;推動北斗國際標準化工作,相繼進入民航、海事、國際搜救、移動通信、電工委員會等多個國際組織標準體系;推動北斗系統全球服務,與阿盟、非盟分別建立北斗合作論壇機制,在突尼斯建成首個海外北斗中心,與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阿根廷、南非、阿爾及利亞、泰國等國家開展衛星導航合作。在人才與學術交流方面,舉辦了北斗規模應用國際峰會等。
白皮書指出,未來五年,中國將以更加積極開放的姿態,推動北斗國際交流與合作,持續參加聯合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有關活動,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衛星導航秩序;積極推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星基增強系統的兼容與互操作合作,促進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兼容共用;重點推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合作與交流,共享北斗系統成熟應用解決方案,助力各國經濟社會發展。
另外,白皮書還指出,大力開展航天科普教育和文化建設,傳播航天文化,傳承弘揚新時代北斗精神等。
白皮書的發布,不僅有助于向公眾更詳細傳遞北斗系統建設發展最新成果,也進一步增進國際社會對北斗系統的了解。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歷史起點上,北斗系統將繼續為各行各業賦能,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并肩攜手,為全球用戶提供更高性能、更加可靠和更加豐富的服務,讓衛星導航更好地惠及民生福祉、服務人類發展進步。
白皮書全文鏈接:《2021中國的航天》
編輯:武中奇